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谭晓锋
7月3日,智翔金泰大涨5.5%,迎来两连阳,这是智翔金泰登陆科创板一周多以来,大跌25%后的首度像样的反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带着“无产品上市、无产品收入、无利润”的标签,智翔金泰于6月20日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股价即破发,至今8个交易日中,最大跌幅一度超过36%。
上市即破发,智翔金泰并非个案。潮新闻记者统计Wind数据发现,按上市日期统计(下同),2023年上半年共上市173只新股,其中46只新股曾于上市首日盘中破发,破发股数量占比约为26.6%。
上市一周发布退市警示?
股民质疑公司上市动机
6月20日,智翔金泰股票在科创板上市交易。上市首日,股价即跌破37.88元/股的发行价,至当日收盘报34.02元/股,较发行价跌10.19%。
随后一周,智翔金泰持续下跌,6月26日盘中曾一度跌至24.16元,日内跌幅超18%,上市以来最大跌幅超过36%。而截至今天收盘,智翔金泰仍比发行价下跌近14%。
由于公司实控人为千亿市值疫苗龙头智飞生物董事长蒋仁生,智翔金泰的上市颇受市场关注。
但智翔金泰上市后的拙劣表现,引来了股民的强烈质疑:“你要研发新药,智飞生物难道就不行?非要搞个新公司?”“智飞生物千亿市值,难道就不能负担35亿的研发费用,非要上市来割股民的钱?”“为什么基本面这么差的公司,能够过审?能够有这么多公募基金认购,理直气壮的亏基民的钱?”
6月28日,面对投资者针对网传企业刚上市就发布退市风险警示的质疑,智翔金泰作出回应:“按照第五套上市标准申请上市的公司自上市之日起第四个完整会计年度起适用相关财务退市风险警示的相关规则。截至目前,公司各项研发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生产经营正常。”
公司表示,所有在科创板上市时尚未实现盈利的公司,均须在上市公告书显著位置对公司未盈利情况以及可能导致的重大风险做特别提示,但并不代表公司目前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触发退市条件。
资料显示,智翔金泰是一家创新药企业,主要产品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治疗领域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目前,公司尚未有产品上市,未产生销售收入。招股书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智翔金泰营业收入为10万元,净利润为-2.01亿元。
上半年有27%的新股破发
北证新股破发率最高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2.1.2条规定,发行人申请在本所科创板上市,市值及财务指标应当至少符合五项标准中的一项。
其中,第五项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增强了对“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为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打开的“方便之门”,但同时也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据统计,目前已有20家尚未实现盈利的医药企业通过第五套标准登陆科创板。
上市规则的改变,大大增加了普通投资者打新的风险。根据Wind数据,按上市日期统计,2023年上半年上市的173只新股中,有46只新股曾于上市首日盘中破发,破发股数量占比约为26.6%。
分上市板来看,主板上半年共有38只新股上市,其中首日盘中破发新股仅有海通发展一只,破发股数量占比约为2.6%。而科创板、创业板、北证股票上市首日破发股数量占比分别约为22.0%、36.5%和40.5%。
事实上,自2021年“新股不败”神话被打破后,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情形时有出现。数据显示,2021年上市新股首日破发股数量占比约为6%,到2022年则大幅上升至34%。
IPO迎来申报小高峰
深交所三天受理63家
一方面,新股破发数量居高不下,另一方面,IPO却没有减缓,反倒在6月底迎来了一波小高潮。
据深交所信息,在6月26日-28日三个交易日里,深交所分别新受理了18家、12家、33家,共计63家企业的上市申请。而在此之前,今年极少有一次性受理超过5家的情况,大多时候两到三家。
而北交所的受理节奏同样大幅加快,26日到28日分别受理了9家、7家和5家,三天达21家,此前一天多为一到两家。对比来看,上交所整体保持着原有的新受理节奏,最近的是6月21日受理了一家科创板拟上市企业株洲科能。
在深交所受理的63家企业中,从募资额来看,超10亿元的有14家公司,其中达到15亿元的有5家,而最小的3.2亿元,总募资近470亿元。
安永发布的《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IPO数量达到173家,融资2104亿人民币,IPO数量和融资额分别占全球的28%和50%,领跑全球市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